手机版 半壁河山网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牟宗三先生内圣开出新外王说之问题所在。
治乱在于人为,与天道无关。借此机会,我重新阅读《荀子》,在进一步阐发三十多年前所揭示的人性论结构的基础上,尝试对荀子人性论及其伦理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自洽性和必然性作出自己的解释。
如前所说,荀子以知来标识圣人大儒的精神境界。夫何强,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性者,天之就也。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心之主宰作用,乃是一种出令而无所受令,自我决定而非由乎他力的主动的精神活动
《正名》说: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陈瓘还记: 审刑院断绝公案,仁宗喜曰:天下至广而断刑若此,有以知刑讼之简,有司无稽迟也。
33在这些阐述中,黄老思想展示得很充分。有以见万国之风,咸归乎清净。苟畏死邪,则吾取为奇者而杀之,宜民之不复为奇也。道法自然的要旨在于以自然之道治国,而不是去探求其中的玄理。
子房始游下邳,受书于圯上老人,终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游,则其术盖出于道家也。值得注意的是,宋真宗还是一个特别崇尚道教的皇帝。
如徽宗朝太学生江澂为御注所作《道德真经疏义》,着重阐明无为不能脱离有为的道理,与王安石学派老学中的黄老旨趣一脉相承。在上者效法老子的自然之道治理天下,就要以无为用天下之有为,重视人道、人事的重要性。三、思想界流行黄老 在北宋,不仅君臣上下崇尚黄老的情况突出,思想界也流行黄老。臣因考三君之行事,知汉文之术,得于老子,而仁祖之政多似汉文。
北宋的黄老思想也影响到科举考试。17《宋史》本传云:瓘谦和不与物竞,闲居矜庄自持,语不苟发。27 崔浩协助北魏皇帝统一了北方,故以张良自比。如他称赞老子的治国之道: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为了用好老子之道,需要充分发挥礼、乐、刑、政等社会政治制度和措施的作用:故无之所以为车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也。陈瓘为官公直,富有才识,时人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
盖圣人以无为用天下之有为,以有余用天下之不足故也。到西汉初,黄老思想更加走向了辉煌,学术上出现了《淮南子》这样的集大成之作,政治上成为当时国家的指导思想,并直接导致了文景之治。
39陈景元对黄老的阐扬,能够代表当时道教思想界的一般状况。与王安石变法没有用好黄老一样,宋徽宗治国也没有用好黄老,故同样走向了失败,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于皇帝的倡导,黄老在当时思想界的影响不可小觑。24《中华道藏》第11册,第485页。31吕惠卿认为曹参、汉文帝用黄老之术,使国家大治,尚仅得《老子》之浅层思想。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31《中华道藏》第10册,第635、582、314页。
夫王者守雌静则与阴同德,所载无私,是法地也。观天文,察时变,以辅人事,明于末而不知本,阴阳家之流也。
34 参见王彬:《宋初的黄老思想与律赋》,《济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第73-78页。可见,当时的黄老思想确已渗透到律赋的创作之中。
他又在《盖公堂记》说:曹参为齐相,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仁祖皇祐四年谓辅臣曰:朕临御以来,命参知政事多矣,其间忠纯可纪者,蔡齐、鲁宗道、薛奎而己,宰相王曾、张知白皆履行忠谨,虽时有小失,而终无大过。32政和御注即指宋徽宗的《御解老子》,蒙先生认为徽宗《御解》与王安石学派的老学思想有关,这是颇有见地的认识。当时不仅大臣熟知《老子》内容,皇帝也经常阅读《老子》。穷之则奸慝无所容,故慎勿扰也。
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号,天皇太乙、紫极北极之祀,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41 王利器:《水浒全传校注》第10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937页。
统治者仅以严刑峻法治国,驭使百姓,效果不会很好,也不是理想的办法。上曰:朕不欲留中,恐闻阴讦之路,可持归焚之。
36 在北宋的道教界,黄老思想也受到了重视。又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从思想内容上看,两者具有相似之处,即都主张把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运用到政治上来。正如南宋政治家史浩所言:夏商之后,周八百年,汉四百年,社稷绵远,政治光明,实由四君宽大忠厚惠养之功有以致此,其后宣王中兴,斯民喜于王化复行,光武再造,人见汉官威仪而增喜,人心如是,固结而不可解,此岂法制整齐之功所能致哉?惟我仁宗皇帝,卽周成康汉文景也,四十二年之间,其所以培养邦本者,至矣尽矣。当此之时,天下不一日而无事,思慕文景不得复得,然则黄老亦何负于天下哉。如他注第80章说:老子,大圣人也。
作为创业垂统之君的宋太祖堪称有为,但他的为政举措仍然具有推崇黄老的倾向。10《中华道藏》第11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322页。
盖仁祖以讼简赏法官而神考以狱空擢府尹,所以示仁民之意一也。因此他明确提出:君人者,体道以治,则因时乘理,而无意于为,故虽无为,而不废天下之为,虽不废天下之为,而吾实未尝为也。
学界以往论及北宋的黄老思想,大都以宋太宗为代表,21但太宗既身负烛影斧声之谜,又遭北征契丹之败,推行黄老之治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陛下崇尚清静,实宗社无疆之休也。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学者们乐于从中国古代的本体观念中找到与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相对应的内容,试图把中国古代的体用关系与西洋哲学中的本质与现象关系、或本体与属性关系对应起来。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